您现在的位置: 南职概况>> 学校大事记>>

学校大事记

南宫市职教中心改革发展简史

作者:南宫市职教中心发布时间:2015-11-20

南宫市职教中心的前身是南宫市第二职业技术中学,始建于1987年。1991年底,南宫市政府在第二职业中学的基础上,融市卫生学校、农广校、技工学校等其他几所中等职业学校为一体,组建了南宫市职教中心。1994年被国家教委认定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14年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性学校”。

顺时而动、应势而为,“先建基地后招生,上挂横联下辐射”,五年艰苦创业,为南宫职教探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潮流,南宫市委、市政府积极响应上级号召,果敢决策,在“怎样发展职业教育,发展怎样的职业教育”的讨论声中,在邢台各县市乃至全省范围内率先行动起来,成立了以任保伦同志为首的8人筹建小组,开始了学校的筹划和建设。他们冒着严寒,踏着积雪,手提肩扛着行李入驻在四面透风的简易房中,靠24万元启动资金,在101亩撂荒地上,用青春、智慧和汗水书写了一段充满激情的创业史,谱写了一曲壮丽的凯旋乐章。没有办公桌,大家就挤在一张简易床上办公;没有椅子,开会时大家就垫张报纸席地而坐;没有食堂,就搭一个简易大棚作临时伙房;经费紧张,大家既当搬运工又当安装工。白天,同自组的建筑队、木工队一起挖槽搬砖搞建设;晚上,还要共同讨论建设方案,论证办学思路。在学校建设过程中,探索出了“先建基地后招生”、“以贷建校、建场,以场养校,以场还贷”等农村职业学校起步发展的新模式,在短短半年时间内,克服重重困难,先后建成了14个错季蔬菜大棚、存栏800羽的养鸡场、100头的养猪场、3000多平方米的食用菌大棚,以租赁的形式建起了占地100的果林场等7个实验实习基地和容纳150名学生的教室、宿舍等必需的教学生活设施,实现了当年建校、当年招生,靠实习基地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预期发展目标。

为提升办学档次,1988年学校积极争取市政府174万元的资金支持,启动了北教学楼即创业楼的建设,并自筹资金大批量购进了当时比较先进的实验实训设备,在硬件建设上实现了与发展大职教趋势接轨,同时不断拓展延伸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办学思路,把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实验、推广和普及作为学校生存的基础,与30多个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合作,与1000多个农户联姻,充分发挥校办产业实习基地的试验作用和学校培养专业人才的教育功能,以学校为纽带,大力度开展了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服务的技术革新、品种换代等系列活动,走出了职业学校与当地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路子。88年8月,全国职业教育“燎原计划”工作会议在南宫召开,学校凝练出的“上挂横联下辐射”、“教学、科研、生产、经营、服务”五位一体的经验得到全面推广。1991年9月,开始招收职业中专,当年招收会计统计、企业管理两个专业80多人;1992年9月,开始招收普通中专,当年招收工民建和农加工两个专业100多人,到1992年年底,学校在校生达到600多人,共开设有8个专业。学校在市财政担保下,利用200万元贷款建设的实验楼、教工宿舍楼相继投入使用。

1991年底,经南宫市政府批准,学校吸纳市卫生学校和技工学校,成立了职教中心,当年被国家教委认定为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高级中学”,并被列为“华夏基金会学校”,同时荣获了“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学校历史上的这五年创业阶段,没有现成的模式和经验可供参考,一切都是实验性的、开创性的,把较大的精力集中在了生产基地的建设和为“三农”服务上,吸引生源靠争取对升学指标的增加,学校运转经营靠上级支持输血补充来支撑,教学工作靠校本教材和传统教育方式相结合而在摸索中实施。学校在这一时期的发展是艰难的,但不管多难,学校党政一班人始终没有动摇发展的决心和信心。恰恰是这种执著和追求,铸就了南宫职教中心永不气馁、不断探索的精神灵魂。

 整合资源、固本强基,“专业、实业、产业三业一体”,十年厉兵秣马,加快推进南宫职业教育内涵发展步伐

1991年底,南宫市政府在第二职业中学的基础上,融市卫生学校、农广校、技工学校等其他几所中等职业学校为一体,组建了南宫市职教中心,并在专业师资配备、大学生分配、职普生源协调、学校行政层次等方面给予了政策倾斜,学校紧紧抓住河北省率先在全国加大发展职业教育力度的大好时机,在服务当地经济、扩大培训范围、突出规模扩张、着力提升办学质量等职业学校内涵发展上,不断创新,学校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在渐行渐速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和收获。

这一时期,学校主要把“专业、实业、产业三业一体”服务当地经济发展作为根本,先后建设了国家重点建设的示范性专业建筑技术专业,省级示范性专业现代农业专业等特色骨干专业,加大了食用菌、养猪、养牛等龙头规模实业,依托特色种植养殖、羊绒、皮毛、棉花纺织等传统特色产业,开展了 “专业+实业+农户(企业)”的系列化培训、生产、科研、服务活动,先后培训学员2万余名,推广优良品种15个,传播先进技术26项,提供优质粮棉籽种200多吨,鸡猪饲料7500多吨。1999年以来,邢台食(药)用菌协会、南宫市毛毡协会、养猪协会、养鸡协会等6个协会组织由学校实业基地牵头先后在学校成立,会员单位遍布南宫及周边十余个县市,学校的知名度和服务范围,进一步提升和壮大。

为改善生源结构,增强办学规模,从1997年开始,学校先后派出16支招生团队,分赴山西、陕西、河南、甘肃、山东、宁夏、青海、辽宁、吉林等9省300多个市县,实施跨省市招生。1997年—2001年,共招生1896人,创收433.68万元, 为学校规模发展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储备,也为学校新一轮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到1999年末,学校的办学规模、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都有了很大提高,专任教师增加到200多人,在校生从1991年底的几百人逐步增加到1500多人。1995年,学校升格为局级单位,从1996年开始学校对口升学成绩始终保持了邢台市第一的位置。同时,学校利用规模办学的效益回报,新建了餐厅礼堂、学生宿舍楼,更新改扩建了食用菌厂、机加工场、种猪场等12个实习生产基地,新修了300米的田径运动场,偿还了市政府的贴息贷款,基本消除了近600万元的银行贷款。

这十年规模发展阶段是职教氛围日益形成和彰显的重要时期,促成了学校历史增量的滚动积累,正是这种厚积和彰显,凝聚并积淀出了南宫职教中心团结合作、求真务实的文化底蕴。

突出就业,宽泛办学,“六业贯通”兴职教,五年内转外输,实现了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渗透互动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普通高校连续扩招,普高热逐渐升温,职教生源明显不足。面对这种形势,学校没有观望,没有彷徨,更没有等待,多次召开校长办公会,认真分析形势,研究对策。特别是,我们把中等职业教育大滑坡,可能引起的初中级专业技术人才短缺问题和影响,作为一个重要课题,进行了细致的市场调研,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以学生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转移为重点的新一轮发展规划,并全力付诸实施。

果敢招收综合高中,弥补职教生源不足。2000年,学校实行了“先上规模后讲成分,先入学后分流”的办学模式,在邢台市各县市率先开办了综合高中。学生在学习普通高中课程一年后,可根据个人兴趣、能力、特点、求职意向自主选择学习的对口专业,并参加对口升学,也可以直接转入就业班学习一技之长,甚至可以在学校的协调下,就近转入普通中专去学习。灵活变通的办学模式,使学校生源有了保障

扩大办学层次,寻求校校联合。2001年初,学校先后与河北师大联合举办学前教育专业专科直属班,与邢台电大联合举办法律、财会、英语教育专科直属班,并经省教育厅、省发改委批准,增挂了南宫市经济管理学校的牌子,学校与邢台学院联合开办“3+2”五年一贯制普通高职班,为学生提高学历探索出一条可行之路,实现了南宫举办高等教育的突破。

广纳社会资金,实施校企联合。2002年起,学校积极引进北京国土资源遥感公司先进的计算机设备,联办了计算机遥感专业;与天津造船厂修船分厂联办了金属焊接专业;引进山东德州金桥技工学校200余万元仪器设备,联办数控、模具、电气焊专业;与河北德凯纺织公司联办了纺织技术、纺织机械维修技术培训专业;与北京、石家庄部分幼儿园建立了长期的幼儿教师供求关系。同时,积极吸纳社会资金,先后修建了师生浴池——濯清圆、新餐厅,改扩建了畜禽生产示范场,购进了现代化的饲养设施,大大缓解了学校办学经费上的压力,也为学生生活和实习实训拓宽了空间。

“六业贯通”兴职教,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2004年以来,我们把开发农村劳动力资源作为了主要办学目的之一。学校主动适应市场需求,以服务经济建设为宗旨,瞄准我市羊绒、皮毛、毛毡、棉花加工、食品加工、钢制品加工等特色产业培训专业技术人才,实施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以京津等沿海发达城市需求为导向,采取“订单式培养”、“校企联合”、“校校联合”等方式,几年来,内转外输劳动力达到1.2万余人,闯出了“专业、实业、产业、行业、企业、就业”六业贯通的办学新路子。

超前谋划,负重前行,精一强二优三,全力打造打造全国百强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实现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目标

2005年以来,国家在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尚方宝剑”,不断完善职业教育投入政策。2005年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明确提出,各级政府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逐步增加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省级政府应当制定本地区职业院校学生人均经费标准;要进一步落实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政策,从2006年起,城市教育费附加安排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一般地区不低于20%,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不低于30%。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提供公共教育服务职责,完善包括职业教育在内的各级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保障学校办学经费的稳定来源和增长。近期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完善经费稳定投入机制”“健全社会力量投入的激励政策”。这些为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提供了制度性保障,职业教育总体上呈现“事业规模扩大,经费投入增加”的良性局面。

2006年,南宫市委、市政府启动实施了“七大成片开发”战略部署,其中职业教育园区成片开发,依托职教中心名校优势,按照职业技术学院的标准,在南环路附近规划建设职业教育园区。2007年,按照南宫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学校按照“高起点规划、分步骤实施、招商式开发”的原则,制定了建设占地3300亩,融实验实训、教学培训、科研生产、技能鉴定于一体的职教园区发展规划。市委、市政府在职教园区土地划拨、师资引进等方面给予了一定的倾斜政策。

这一时期,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08年5月西校区自规划建设以来,已累计投入7000余万元,于2014年9月份正式投入使用,总建筑面积48700平方米,包含2栋教学楼、2栋实训楼、1个数控焊接加工车间、可容纳2000名学生就餐的学生食堂、6660平米的球类运动场地、地面硬化工程、排水管网、绿化施工等都已竣工,于2014年9月份投入使用,西校区一期工程已初具规模。

这一时期,受生源基数小、职业教育招生难等因素的制约,学校及时调整办学方向,坚持升学和就业两条腿走路,以内涵发展为主线,以质量提升为核心,以队伍建设为动力,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和内部管理改革。2013年学校主动适应新常态下的职业教育,及时调整办学方向,提出了“一个中心、一个提升、精一强二优三”(即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心,全面提升办学层次,做精第一产业,做强第二产业,优化第三产业)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产教结合、校企融合、联合办学”三大战略,全面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加快内涵建设步伐,创建“内涵丰富、特色鲜明、质量一流”的标准化、现代化的全国百强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在专业建设了,围绕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推进专业结构调整,相继开设了数控技术、模具制造、汽车应用与维修、客户信息服务、航空服务、高铁乘务、工艺美术雕刻等专业,全面提升专业群与区域经济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匹配度,建立具有区域特色专业体系。学校牵头组建了邢台市建筑技术和学前教育职教集团,畜牧兽医、学前教育、汽车应用与维修、客户信息服务专业被认定为省级骨干专业和特色专业。在实训基地建设上,采取校企合作、引厂进校、引校进校等方式,建起了数控模具、金属焊接、汽车应用与维修等16个高标准的实训基地,将车间搬进了学校,将企业专家请进了教室,将学生变成了学徒,将作业变成了产品,实现了实践教学与岗位操作的零距离。在技能考核上,采取以实践能力考核为主、多种考核方式并存的考核办法,邀请联办企业参与学生毕业考核,确保学生能力达标。在教学改革方面,学校以重点专业为突破口,创新了“三个接轨、教产合一”(即学校与企业接轨,双主体育人;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接轨,双学并重;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接轨,学做并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三围绕”(即公共基础课围绕专业课转、专业课围绕职业资格转、职业资格围绕就业岗位转)的课程体系,建成核心课程52门,开发适合校情、学情的教材30余部。按照“做中教、做中学”的思路,广泛推行项目教学、任务教学等教学方法,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教学,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显著增强,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学校占地面积690余亩(分东、西校区),总建筑面积16.6万平方米,开农林、加工制造、财经商贸、信息技术、工艺美术等7大类、20个专业,现有校内实训基地22个(其中省级重点实训基地4个、国家级重点实训基地1个)、校外实训基地86个,仪器设备总值超过8200万元。现有教师380人,学历教育在校生4200人,年短期培训6000余人次,年内转外输劳动力2500余人。

学校先后荣获“河北省文明单位”、“全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先进单位”、“全国职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华夏基金会优秀项目学校”、“中国职业教育百强”等省级以上荣誉40余项。教育部、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以及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有关人士都曾来学校视察指导工作,《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农民日报》、《河北日报》、《河北经济日报》等报刊均报道过学校的办学经验。

 


上一篇: 没有上一篇了!

下一篇: 南宫市职教中心2014年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