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闻动态>> 校园新闻>>

校园新闻

让创新成为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

作者:南宫职教中心发布时间:2013-09-26

南宫市职教中心始建于1987年,建校之初就创造性地提出了“上挂、横联、下辐射”的办学模式,为河北乃至全国农村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作为全国首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他们始终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思路,实施“三个接轨”即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接轨,校企共育;专业设置与特色产业接轨,双业联动;  办能力与产业规模接轨,校产互进的办学理念,为区域经济做出了重大贡献。

    深化校企合作,创新培养模式,搭建合作平台,拓宽合作渠道,实现了校企双方的良性互动。学校先后探索出“教学、科研、生产、经营、服务”五位一体、“专业、实业、产业、行业、企业、就业”六业贯通等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的脚步没有停止,探索的精神薪火相传。现在,他们依然行走在探索、创新的路上。他们取得的宝贵经验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

 

未出学校门  已知企业事

——在学校教室里工作

    于社会岗位上学习

    这边是载歌载舞《数星星》情趣盎然,小朋友学的津津有味,欢乐无比;那边是巧手折叠,一件件精美手工让人爱不释手,赞叹不已……

   这是南宫市职教中心学前教育专业的课堂,也是南便启明星幼儿园真实教学过程。

   把课堂融入岗位,把岗位设在课堂。这是南宫市职教中心的教学创新之一。

   怎样培养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使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不仅可以“找饭碗”,而且可以“造饭碗”,

不仅可以胜任技术岗位,还可以适应产业升级换代和岗位转换的长远需要?南宫市职教中心校长魏福勇

的观点是:职业学校的学生必须要在实战环境中得到“磨”和“练”。

     南宫市职教中心在创新教学模式,构建多元化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探索出“333”(“三个层次”,即校内实训、校办实体、校外实训;“三个形式”,即教学见习、教学实习、顶岗实习;“三个阶段”,即职业入门、职业预备、职业资格)式实践教学实现形式,涌现出了一大批就业、创业和升学典型。

    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教学见习、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三种实习形式,可以理解为“领着看、带着练、独立干”。各种形式的学习目的和内容是根据教养员需具备的职业行动能力而确定的。

    校企共建,融入发展。学校成立了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委员会,邀请专业和行业的代表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参与市场需求调研、参与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参与编写校本教材等方面。

    为了了解适应不同层次幼儿园的现状,建立三个层次的实习基地:校内实训基地、共建实体和县(镇)幼儿园、城市幼儿园和学前教育机构。

    学校牵头成立了南宫市启明星幼教集团,与学区和社区共建实体,先后开办了南便启明星幼儿园和天地名门启明星幼儿园,学生统筹安排到共建实体见习和实习。专业教师到幼儿园顶岗实践,既提高了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了新的幼教理论,优化了能力结构,又为专业课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教师本身的专业成长,为提高教师素质提供了有效支撑。

    “以项目为载体,创新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走进南宫市职教中心数控教学工厂车间,学生们从编程到生产,都是在机器上生产操作。“这里既是学校的实训室,又是真正的生产工厂。”校长魏福勇介绍说,“为了使学校与企业保持‘零距离’,让学生足不出校就能够接触企业的真实工作,学校于近年来推行了‘车间建在学校,课堂设到车间’的一体化模式,通过建立教学工厂、开辟企业课堂,实现课堂教学与车间实习的整体融合。

     在这些教学工厂中,专业教师成了企业的技术人员,企业的师傅成了学生的指导教师,而学生生产的是真正上市的产品。这样的环境达到了“学生”与“工人”合一,作品与产品合一,师傅与老师合一的良好局面。

     项目来自哪里?不是学校凭空想象,而是来自企业实际生产。

     气体充装业是南宫特色产业之一,产品有十大类100多个品种。学校根据课程教学任务,依托南宫市制氧设备有限公司、南宫市南星气体设备有限公司、南宫市精强链杆有限公司等几个校外实训基地,按照“做中教、做中学”的思想,从5大类、30多个品种的产品中选择任务载体,通过易于激发学生兴趣的实训项目,由企业供原材料及图纸工艺要求等,在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能工巧匠(学校兼职教师)共同监督指导下,由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完成加工生产过程,让学生在技能训练中掌握理论,在理论学习中提升操作技能。同时,将机床操作、工艺编程、数控机床维护三段式课程内容进行重构,并将三类核心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教研之路在不断创新和延伸。

     现代农艺技术和畜牧兽医专业是该校两个重点专业。现代农艺技术专业,以农作物生长季节为线索,以“区域特色+产业支撑”为导向,通过实行项目教学、任务引领教学、情景教学,构建“区域+农时”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一乡一业的农业产业发展格局,为培养技能型人才培养服务。

     畜牧兽医专业探索出“区域划分,岗位轮动”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全市种养殖情况,划分教学区域,分解出不同岗位。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各个岗位参与学习,熟悉每个工序流程,保障了学习知识和生产实际接轨。为建设新农村培养了一大批强技能、能管理、会服务、懂经营”的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

——探索“5+1”分段式培养

搭建中高职教育“直通车”

     找准中高职衔接“入口”和“路径”,是解决中高职衔接的先决条件。

     他们通过多种方式调研,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动物科学院、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园艺学院的课程为例进行了汇总剖析。发现其课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平台,分别是公共基础课、专业必修课、限选课和任选课。

      基于此,学校对原有的课程进行了调整,强化了数学和英语所占的课时比重,添加并保证按足课时开设生物课和化学课,形成了由人文素养课程、文化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四个平台组成的课程体系。

     为了使升学、就业两相宜,学校采用了“5+1”的教学模式,即前五个学期学生共同夯实升学和就业的基础,第六学期学生自主进行分流。就业的学生参加顶岗实习,对口升学的学生进行文化课和专业核心课程的强化训练。

     内培外引,专兼结合,打造强有力的师资队伍。学校采取走出校门,让老师参加省级、国家级师资培训,扑下身子,下工厂车间,实践锻炼;请名师专家为兼职老师,到学校进行专业教学,真正实现了教学团队的“双师化”和教学内容的“实战化”。

    精选国标教材与校本教材相互补充,实现教材的多元化。一批新编精品校本教材脱影而出,获得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创新成功与否,成绩是最好的佐证。

    对口升学连年领跑邢台,四年来共有260余名同学升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等省内外本科院校,2011年学校成为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优秀生源基地。

    两年来,在河北省中职学校学生技能大赛中,学前教育、畜牧兽医等6个专业荣获团体二等奖,数控加工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等8个专业获得“团体三等”奖,108人次分获个人一、二、三等奖。连续两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

让教师成为“顶梁柱”、“及时雨”

——接地气 解难题

     在服务社会中找准发展位置

     魏福勇说,作为校长应该在教师教研、创新这个领域上下工夫,使教师真正把教书育人变成一种有意义的事业来追求。

    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管理和运行机制建设,采取开展“两个结合”,(即校本研训与企业锻炼相结合、学校培养与企业引进相结合)、实施“三项工程”(即新人成长工程、名师推进工程、双师互进工程)的“二三”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教学大赛、下企业锻炼、参加省级、国家级培训等形式,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两年来,培养重点专业学科带头人10 名,骨干教师38名。学校现有市级以上学科名师”、“教学能手”32名,专任专业教师“双师型”比例达到88.3%。有42名教师在省市优秀教学成果评比中获奖,62名教师的论文在核心期刊上发表。11名教师在2012、2013年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及教学设计和说课大赛中分获二、三等奖。

     创新两年来,他们完成了3个重点建设专业的专业标准制订、32门课程标准与实施方案的制订,选取典型工作任务为项目教学内容,建成工作过程导向核心课程17门,同时结合区域产业特色开发了一批符合区域产业特色、适合校情学情的校本教材30部。同时,承担国家级课题2项,省级课题7项, 2项国家级课题获得“二等奖”, 2项省级课题获得?“三等奖”。 

     学校依托现代农艺专业立足农业生产实际搞科研,着力解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问题,一项项接地气的“土”成果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利用农村土地流转机遇,采取“村校共建”、“学校+合作社+学员”等模式,开展棉花育种、植桑养蚕、特色养殖等规模化经营项目,延伸了产业链条,促进了农民增收。

     王存雪老师,现代农艺专业带头人。由她研究的“棉柴秆粉添加辅料替代棉籽壳作为食用菌栽培基料”技术,大大降低了菇农成本,每千克可减少1.8元,每年为全市菇农就节约生产成本2000余万元,实现了增效的目的。去年,她又奔赴齐齐哈尔学习蔬菜大棚套种食用菌技术,在她的刻苦钻研下,蔬菜大棚+套种金顶菇的复合栽培模式在南宫试种成功并顺利推广,仅此一项,每个大棚增收2~3万元。她被菜农亲切称为“科技财神”。

     顿桂玲老师,硕士研究生学历。獭兔养殖是紫冢镇的一大主导产业。参加工作以来,她致力于獭兔的良种繁育、疾病防疫,先后编写了适合当地农户需求的《獭兔养殖技术》、《獭兔疾病防治》、《养兔知识问答》等多部校本教材。在养殖户的示范场中,农户多次反映饲养的獭兔体型偏小,体毛不齐。经过顿桂玲老师的实地勘察和反复实验研究,终于指导养殖户通过级进杂交、轮回杂交的育种模式解决了獭兔养殖户遇到的难题。

    张志勇、张玉生两位老师均是高级农艺师。为了提高蔬菜产量和改善品质,他们对大屯乡120余户农民进行专题技术指导。目前,仅蔬菜种植一项全乡增收600万元。

    校企双方通过“互进双提”的模式,企业共同攻克技术难关,实现“产、学、研”无缝结合。学校与南宫市德亨新型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合作,企业技术人员进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指导相关实习实训活动,促进师生实践技能提升,扩大企业技术、产品影响力;通过学校专业师资进企业以教师工作站的形式深入参与企业研发活动,促进企业科研项目顺利实施,提升自身实战技能;提升学校专业建设水平和师资科研水平。

    通过这种校企业合作模式,成功研发墙体保温砖等两大系列17项专利,被授予“国家重点新产品”和“河北省优秀发明”称号。

    要看银山排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南宫市职教中心的全体老师以豪迈激情、责任使命闯出一条独具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

  这条路,是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也是一条富民强市的和谐之路。

(责任编辑:南宫职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