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统筹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作为全省首批中高职分段培养试点学校,南宫市职教中心按照河北省教育厅、河北省发改委《关于改革完善中高职分段培养试点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今年以来,学前教育、财会等5个专业与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联办“3+2”大专班,学校内涵发展、办学层次和对外吸引力进一步得到提升。现将学校开展中高职衔接的主要做法、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与建议汇报如下:
一、中高职衔接工作主要做法
(一)构建服务区域发展的中高职衔接专业体系。学校按照“做精第一产业、做强第二产业、优化第三产业”的发展思路,围绕县域产业发展重点和区域结构调整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推进专业结构调整,及时增上了客户信息服务、工艺美术雕刻、航空服务、高铁乘务专业,对建筑技术专业进行了改造,提高了专业群与区域经济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匹配度,建立具有区域特色、中高职紧密衔接的专业体系。2014年,会计、工程造价、学前教育、航空服务、高铁乘务五个专业,分别与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廊坊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联办大专班,采用“2.5+2.5”模式,所有专业课程设置、教学进度、实习实训都与高职院校共同研讨决定,部分专业课程还邀请对接高职院校教师前来授课,最大程度保证了这五个专业教学的顺利衔接。去年9月份,这五个专业均圆满完成了省教育厅下达的招生任务,在南宫及周边县市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二)依托校企合作搭建人才衔接培养平台。学生技能培养,企业化的生产实训环境至关重要。为此,学校不遗余力地推进引企入校工程,为相关专业学生技能练兵创设了良好的实训环境。一是与梅杰绒业有限公司共建复盛坊纺织车间,先后为河北金月泽服装有限公司、富益达服装有限公司等提供了400余人次的短期培训。二是与南宫市龙跃汽贸有限公司共建汽修实训车间,探索现代学徒制教学,真正实现技能学习与生产实践的对接,汽修专业毕业生出现了供不应求的良好局面。三是将泰鑫建工检测有限公司、工艺美术雕刻研究所整体搬迁进入西校区,企业的参与和入驻丰富了学校的实习、实训条件,让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当中参与实训,有力地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依托泰鑫建工检测有限公司强化建筑技术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培养,为建筑技术专业学生提供实训场所,累计为南宫及周边建筑企业提供技工培训累计600人次。借助南宫市工艺美术雕刻研究所弘扬传统文化,筹建工艺美术雕刻专业,将于今年春季迎来首批学生。春节后,河北师大美院仅有的四个教学实训基地之一的木雕实训基地将落户西校区。
(三)打造适应现代职教体系需求的师资高地。针对教师结构性缺编(文化课教师严重超编,专业技能型教师严重不足)的问题,学校大力实施“11329”人才工程,将“每个专业有一名行业企业大师作指导,一名专业带头人作引领,三名骨干教师作支撑,两名行业企业专家作支柱,90%以上的专业教师为‘双师型’教师”作为中长期师资培养目标,强力推进师资队伍建设。一年来,学校在派出50余人次参加各级培训的同时,聘请李志杭、焦安世、褚宝楷等知名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并为其建立名师工作室,不仅做到了“名家进校园”,而且实现了“大师进课堂”,师资结构不断地趋向合理化。
二、中高职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衔接。一是课程内容重复。中职生在校学习的专业内容和在高职学习的专业课程内容大体相当,只是深浅稍有不同,造成一些专业课程在中高职阶段内容重复的现象。这不仅造成中高职教育资源与学习时间的浪费,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二是基础课程薄弱。由于职业学校招收的生源基本上是三流生源,语数外等文化课基础薄弱,升入高职院校后,对文化基础课的学习普遍感到比较困难,尤其是数学、物理、化学、英语等基础性课程。这与目前很多中职学校存在的重技能轻文化,重操作轻理论的现象有关,反映出中高职课程体系构建的思想和原则的差异。
(二)培养目标不衔接。高职教育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与中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相对独立。中职教育偏重于对学生操作技能和就业能力的培养,存在着轻基础、重专业,轻理论、重实践,轻理解、重操作的现象,使学生很难适应高职教育更广、更深的理论学习,达不到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三)招生考试制度制约。改革招生政策,使中职学生既可以选择就业,也可以升入高职高专学习,更多的中职毕业生可以升入高职继续学习,才能建立中职与高职的衔接的有效路径。虽然我省不断改革考试制度,实行单独招生考试,每年院校不断增加,但是对于中职生的吸引力明显不足。
三、关于中高职衔接的对策与建议
(一)统筹规划专业,优化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
1.高职专业与中职专业的衔接。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面的宽窄, 直接影响着中、高职衔接的对口程度和衔接通道的宽窄,高等职教的专业设置是中等职教专业设置的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宽。只有中高职专业建设规范化, 才能促进中高职课程的有效衔接。
2.课程和教学内容的衔接。聘请中职校的专业教师和行业企业技术人才全程参与中、高职衔接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共同探讨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就业岗位和在中、高职两个阶段应具备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构建课程体系,确定教学内容。
3.教学模式的衔接。无论是中等职业教育还是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模式上都应突出操作性、实践性的职业教育特色。如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双证书”毕业要求、与行业企业的密切联系、“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的建设等等,都是共性特点,哪个阶段缺少哪个环节都会使衔接出现故障。
(二)招生录取制度和学制的衔接是实现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前提,既要实现学制的衔接,又要在入学考试制度上衔接。中职升高职的入学考试不能按照普通高考的办法,也不能沿用普通高中的考试办法,而要按中职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要求进行考试,增加和突出专业课、实践课的考试。这样才真正有利于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
(三)建议将高职的入学考试与中职的教学、考试、证书、技能竞赛等成绩结合起来,完善高职院校对接中职的自主招生制度、保送制度。同时,放开专科以及本科层次技能型专业的招生计划,允许有条件的中等职业学校在试点“3+2”的基础上,举办3+4一贯制本科班。
(四)建议上级联合相关高校,搭建中高职衔接交流平台,通过定期组织院校召开经验交流会、座谈会等形式,就中高职贯通理念、试点工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课程与教材开发、教学方式方法、学生工作等模块进行专题培训,总结并宣传中高职衔接工作经验,共同研究此项工作顺利开展。
上一篇: 没有上一篇了!
下一篇: 我校教育科研究又结新果